技术服务建设
您当前的位置: 技术园地 > 技术服务建设 >

猪的饲养环境条件

【 发布时间:2015-09-01 】 【 点击次数:38 】 【 所属分类:技术服务建设】

          养猪的生产效果,既取决于猪本身的健康状况、遗传性能和生产水平,又取决于饲喂饲料的数量和质量,同时也取决于猪所处的生存和生产环境。然而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常被养殖者所忽视,以致养猪出现寡产、多耗、低效的态势,产品也因质量问题而难以入市。
  1、温度
实践证明,当环境温度适宜时,猪最容易保持体温正常,饲料的利用也最为经济,生产性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。各类猪对环境要求的适温,除仔猪生后1~3日保持30℃~32℃,4~7日龄需要28℃~30℃、15~30日龄可减为23℃~25℃,断奶仔猪则要21℃~22℃外,克郎猪和大猪可用公式来计算,即T(℃)=-O.06×M+26。式中,T代表所需环境温度,M代表猪的体重。若照公式算来,1头80公斤重的肥猪,要求适温为21.2℃。
  2、湿度
即空气的潮湿程度。湿度过大或过小,猪抵抗力减弱,体衰,易得皮肤病和呼吸道病,对生长发育和产仔都不利。一般要求密闭式无采暖设备的猪舍,公猪、母猪、幼猪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%~75%,肥育猪为75%~80%;有采暖设备的相应降低5%~8%。舍内湿度可用湿度计进行客观测定。
  3、通风
指的是舍内空气的流动,其流动量与流动速度对猪的生存和生产都有直接影响。在热天,它有利于猪体散温;冷天,它增强了肌体散热,加重了寒冷对猪的威胁,增加能量消耗,使生产力下降。故舍内气流速度以0.1米/秒~0.2米/秒为宜。据此,夏天应充分进行对流通风(贼风除外),如打开猪舍窗户或使用排风扇等,以加速猪体散热(不要风直吹到猪身上)。冬天在寒冷的气温条件下,既使密闭式猪舍也应保持相当的气流,以使舍内的温度、湿度与空气的化学组成均匀一致,还有利于将污浊的气体排出舍外。
  4、有害气体和通风
猪的呼吸、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化分解,不仅使舍内空气中的氧分减少,二氧分碳增加,而且产生了氨气、硫化氢、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,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都有极其不利的影响。故从科学角度出发,注意猪舍通风,要求舍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得超过1500ppm(即0.15%),氨气含量最高限为26ppm(即0.0026%),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ppm(即0.001%)。此外,舍内的灰尘和微生物落在猪体和饲料上也是一大危害。故加强卫生与消毒工作应为养猪生产的日常程序。
  5、噪声
舍外传入的、舍内机械产生的种种噪声,还有猪自身产生的噪声,对猪的休息、采食、增重等环节都有不良影响。所以对猪而言,也要求环境内的噪声不得超过85分贝。现代工厂化养猪应选用噪声小的机械设备或带有消声器。有条件的话,在猪舍内放轻音乐更好。
  6、圈养密度
经济合理的饲养密度,不但可以降低养殖成本,还可以减少猪只引发恶癖,如随地排便、咬尾咬耳等问题的发生,保证卫生安全。
合理的密度要求是:7~35公斤重的猪,每头允许占床面O.4平方米;35~50公斤重的猪,每头允许占床面O.45平方米;51~90公斤的0.8平方米。此外,在运输过程中,要在气温较低,密度稍小的情况下进行。
  7、光照
太阳光谱可分为紫外线、红外线和可见光。紫外线可使猪皮肤中的麦角固醇和7一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1、D2,利于骨骼生长发育;能改善猪的代谢,提高饲料转化比和日增重,还有增强血液杀菌力和免疫力等作用。红外线主要使猪皮肤温暖、血液循环加强。促进细胞增生;还具有消炎、镇痛,促进伤口愈合,加强紫外线杀菌等作用。可见光主要影响猪的采食和代谢机能,可促进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代谢和沉积,因此,无论仔猪、生长肥育猪,还是种猪,都应使之接触阳光。